时间:2024/6/1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最近随着电影《姜子牙》的上映,那个册封众神的姜太公又一次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历史上真实的姜子牙是一位非凡的政治家、军事家,网络上经常讨论的武庙,就是以姜太公为主祭,他有一整套的军事理论学说,儒、道、法、兵、纵横诸家都追捧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那么姜子牙是怎么一步一步地走上神坛的呢?没有走上神坛之前的姜太公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其实在明朝之前,姜太公还没有被神话,但他一直还是以传奇的姿态存在于民间,他是历代皇帝册封的武圣,是周文王、周武王的老师,根据山东淄博发掘的周朝时期的古墓,可以知道他是齐国的开国君主。在元朝时期,民间对这位传奇人物增加了一些神话色彩,到了明朝,随着小说《封神演义》的成书,姜太公彻底由人变成了神,成为了民间的信奉。《史记》中的记载,姜太公是炎帝的54世孙,伯夷的36世孙,关于姜太公到底出生在哪一年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也没有定论,大概就是公元前一千多年吧。根据《吕氏春秋》的记载,姜太公是东夷人,年考古学家在山东境内挖掘的古墓也证实了这一点,姜太公大概是出生在山东日照附近。姜太公是姜姓,吕氏,在我国古时候,姓和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姓一般是指部落的首领,比如“炎帝生于姜水,因以水命姓为姜”,所以炎帝是姓姜的,这也说明了姜太公的确是炎帝的后代,而氏一般是指姓的分支,指部落中不同的氏族。姓是世代相传的,不会变,而氏则有可能改变。姜太公有两个名字,一个叫尚,一个叫望,他的字是子牙,所以姜尚、姜望、吕尚、吕望、姜子牙都是姜太公的名字。同时他还有一个别号叫飞熊,就是是《封神演义》中周文王飞熊入梦的那个故事。姜太公虽然是炎帝的后代,但是在他出生的时候,姜家已经是普通的平民家庭了。姜太公的前半生就是靠做一些小买卖为生,他在棘津地区开过小饭馆,在朝歌附近卖过牛肉,在小说里为了增加姜太公的传奇色彩和故事性,还增加了太公卖面的桥段,并且给姜太公增加了一位夫人,就是著名的“扫帚星”马招娣,据说这位姜夫人在姜太公不得志的时候嫌弃他,和他离了婚,后来姜太公发达了,姜夫人又哭着吵着要复合,姜太公就取了一壶水洒在地上,告诉姜夫人,覆水难收,当然这些都是小说中的杜撰,史料中是没有记载的。当时是商朝末年,一个加周的部落在首领季历的带领下逐渐崛起,商王朝感觉到了周的威胁,就杀害了季历,季历死后,他的儿子姬昌继位,没想到姬昌比他的父亲还要优秀,百姓都十分拥护他,许多能人志士都来投靠他,姜太公也是其中之一。传说姬昌有一天晚上睡觉,梦到了一只飞熊,醒后一算,飞熊入梦是要有贤人相助。于是姬昌为了寻找这位应梦贤臣来到了渭水河畔,遇到了直钩钓鱼的姜太公,两人一番交谈,姬昌确定了这位号“飞熊”的钓鱼人就是自己要找的应梦贤臣。这时姜太公提出了一个看似无理的要求,要求在回西岐的路上自己坐撵,文王拉车,求贤若渴的文王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一共卡了太公八百步,姜太公承诺保周朝江山八百年。而关于这一段文王访太公,《史记》中记载了三种说法,第一种很简单,就是姜太公在渭水河畔钓鱼,偶遇了文王,估计这就是后世小说改编的依据。第二种是姜太公原本在商朝做事,因不满纣王的无道,游走其它诸侯国,最后来到了西周。第三种是姜太公原本隐居在东海,而这时西伯侯被纣王囚禁,为了解救西伯侯,散宜生找到了姜太公,在姜太公的帮助下救出了西伯侯,西伯侯感激姜太公的救命之情,任命太公为太师。而早在姬昌的父亲季历在位的时候就盼望着有贤人来帮助自己了,总于盼望来了姜太公,于是就尊称他为“太公望”,这也就是姜太公这个称呼的由来,从此姜太公一步步地走上了神坛,成为了民间的信奉。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ianjiangliuxue.com/jsp/jsp/1803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