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3-19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姜家把收尸的担架都绑好了,二哥哭得不像样,到处央告,百时屯和邻村的老头老太太都去政府替姜清车求情

丈夫赶紧从黑龙江回到家里,带上姜淑梅娘俩走了三天两夜,到了哈尔滨,又辗转去安达一家小砖厂安顿下来

艾苓没想到,母亲在76岁这年,会因写书出了名姜淑梅第一本纪实散文集《乱时候,穷时候》出版了写自己早年亲历和见闻,顾名思义,是饥荒、战乱年代的事,也是今天读书人大抵没听过没见过的事“拉锯”写八路军和中央军在故乡百时屯的拉锯战,仗打完,死人都埋在北门,臭气难闻,“第二年,埋死人的地方种了棉花,棉花长得好,长到一人多高,就是不结棉桃”“点天灯”写两桩命案案发后犯人受的酷刑,“点天灯就是在犯人两个肩上挖洞,放上粗灯捻子,倒上豆油点着,把人慢慢烧死”

那些故事令人心惊、心酸、心里发堵,老人用简朴的字句讲出,不渲染不评判,事情说得活灵活现,态度超然,几乎让人觉得淡漠“我娘不知道辛亥革命,不知道什么时候男人剪辫子,抗日、解放、大跃进、文革这些大背景她都不知道但她对自己的遭遇和喜怒哀乐记得一清二楚”艾苓说

姜淑梅手稿包括4个部分:“穷时候”、“乱时候”、“家里人”、“听人说”,成书去掉了“听人说”

从2012年6月到2013年5月,姜淑梅写了16万字每写完一篇就放在床下,艾苓有空就整理出来发到自己博客给《读库》做特约审校的文友马国兴看到了很兴奋,把这些故事推荐给出版人张立宪《读库》在一年之中三次刊发了姜淑梅写的故事很快,这些故事也吸引了图书公司的注意

姜淑梅教育子女,不拿别人的东西,看好自己的东西艾苓知道娘偷过东西她在老家听到两句关于偷的俗话,一句是“十个人八个贼,谁不偷饿死谁”,一句是“不偷不摸,饿死不多(活该)”“这都是1959年后出来的话在流传这个俗话的地方,有个大队长很耿直,不偷不摸,最后饿死了”艾苓说,“那些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没有发言权的人,你可以骂他们是浑身上下每个毛孔都流出血和肮脏的东西,可他们有选择吗?他们在最不可能活下来的状态中活下来了,而且活得很好,谁能理解他们?”

姜淑梅自创的识字方法是看戏曲频道,听着唱段看字幕63岁那年她开始了人生第一次创作,编了段快板让外孙女写下来,然后她自己一个字一个字比着写——打竹板,响连环,听我把老人的心愿谈一谈老太太,在花园,手拿花枝想当年,花开花落年年有,人老不能转少年,老婆逛罢花园景,转身回到家里边,这天正是母亲节,闺女儿子都来全,老婆沙发上坐,孝顺儿女听我言,娘死了,买张席子三道缠,深深的坑,埋得严,亲戚朋友不给信儿,不叫他们多花钱……

姜淑梅1937年生于山东巨野县,家里既是地主又是官户人家巨野县分6个区,姜淑梅的父亲姜清车是其中一个区的区长日本侵占山东之后姜清车回乡务农,后又到县里当了秘书

识字多了,她看了山东老乡莫言的3本半小说:《天堂蒜薹之歌》、《檀香刑》、《蛙》,还有半本《红高粱》看完之后姜淑梅说,这个我也能写

姜淑梅一头银发,姿态端庄,但手是粗糙的、劳动人民的手她讲故事不渲染不批判,能抱怨、赞美、骂人的事情,她都只原原本本讲出来 (艾苓 供图/图)

艾苓刚开始考虑婚恋时曾问母亲,你为什么不和我爸离婚?父亲非常有家庭责任感,但她从小就觉得,父母就不该在一起生活,他们就像两种瓷器,一个是大粗碗,一个是青花瓷

姜淑梅8岁,八路军打下巨野,姜清车被抓有天公审汉奸曾子南,“三人在戏楼上跪着,枪毙时人山人海,我没敢看”姜淑梅回家告诉娘,今天枪毙曾子南,特别热闹!娘一把拽她到怀里哭着说,傻孩子你还看热闹呢,你爹也有那天姜淑梅不信,半夜发现娘起来抽烟,知道是真事她每天提着瓦罐给爹送饭,一想到爹快死了就忍不住哭

责任编辑:

姜淑梅

姜淑梅只讲故事不作判断,可以抱怨、骂人、赞美的事情,她只原原本本讲出来“我娘写庞法立救她二哥命时曾写过:法立真是两肋插刀不嫌疼的好朋友!后来删了这事情本身就有劲儿,评价是多余的”艾苓说

——姜淑梅

幸运的是全家没有一个人死于战乱,但姜淑梅永远忘不了战争惨景“尸横遍野”是文人的遣词,姜淑梅告诉你,先把尸体挪开才能打开城门;一群小孩在一块软地上蹦蹦跳跳,像弹簧一样,土跳松了下面全是死尸至于亲人离散,生死关头的人情冷淡,姜淑梅小时候就见怪不怪了

外面雪都把大地下平了,三个妇女看到一个雪堆,扒拉扒拉里边是草,喜出望外地背回窝棚草刚背到家,人家就找上门来,“没办法,又给人背回去了”三个女人再次出门,每人腰里扎根绳子,手里拿把镰刀,路上两个女人又愁哭了,姜淑梅说咱不能哭,咱们唱!三个女人就带着哭腔唱着豫剧、京剧、沂蒙小调,跋涉在冰天雪地走了四五里地,遇到一个芦苇塘,这下好了,打了苇子往家背,背上一大捆苇子路上不敢停,怕放下就再也背不起来了

孩子在尸坑上玩耍

姜淑梅一家在东北过得不错,丈夫当工人,她当家属工,家里还养猪恢复高考之后,姜淑梅暗中发誓要把孩子培养出来,就在家里养上了奶牛,最多时5头牛但始终富不起来“我娘总说,明年就好了,明年就起来了后来就说,今年盼着明年好,明年还是破棉袄,但最后还是继续打气,明年就好了!”艾苓说

2012年,艾苓鼓励姜淑梅自己动笔写第一篇故事“胡子攻打百时屯”就是她听母亲讲的,除了她别人都不知道的故事故事从头到尾没有标点,没有段落,想停时就用笔顿一下,或者画个圈

到了结婚年龄,婚姻法正开始实行,婚前双方要见面登记很多女孩儿坚持“男女授受不亲”的古训,姜淑梅姑姑的孙女为反抗见面就上吊自尽了姜清车开明,劝姜淑梅登记前见见男方,省得后悔,姜淑梅坚决不同意——瘸子瞎子我认命了

姜淑梅越写越顺,不仅写自己的故事,没事还出门“上货”,就是听别人讲故事她每天早晨3点醒来,写到5点钟左右出去跳操,回来吃过早饭,上午要么写东西要么看书写作和看书都在客厅沙发上,把稿纸放腿上写,趴枕头上写,累了就仰在沙发上打一会儿瞌睡

在家日子不好过,姜家逃到济南,在难民所住了一阵子,接着去潍坊投奔姜淑梅大哥大哥毕业于黄埔军校,在国军当官解放军要打潍坊,大哥带兵备战,姜家从潍坊跑到博山,又从博山跑到淄川父亲跟着大儿子当文书,三哥看仓库解放军包围了淄川,城里战火纷飞,大哥委托勤务兵把姜淑梅母女三人带到城外出城那晚明月高悬,月光下死人成堆

识字多了看书,先看《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接着读文学作品,看了山东老乡莫言3本半小说:《天堂蒜薹之歌》、《檀香刑》、《蛙》,《红高粱》看了一半看完姜淑梅对艾苓说,这个我也能写

故事本身有劲,评价是多余的

姜淑梅五六岁,娘把她送进百时屯小学,二哥是她的启蒙老师学校里就她一个女孩,男生多大年龄都有,结了婚的好几个课程只有两门,算术和国语姜淑梅至今还能背诵国语“书歌子”:第一课“天亮了”,第二课“弟弟妹妹快起来”,第三课“姊姊说,太阳升起来了”,第四课“弟弟唱,太阳红,太阳亮,太阳出来明光光”……断断续续上了两年学,“没认真学,书也弄烂了,二哥总打我手板儿”姜淑梅说

战争结束,姜淑梅专心当农民“秋收没事了,在家门口场院上凑着月亮纺棉花,一群女人连说笑话讲故事,感觉没一会儿天就亮了”姜淑梅说

莫言

读书是姜淑梅唯一有大家闺秀气息的童年记忆,其余多是战乱和死亡

姜淑梅的回答是,你爸从来不打我,也没骂过我,为什么要离婚?“后来我也问公公婆婆,他们的答案几乎和我娘一样不打不骂,就是婚姻的基石了,就是家庭牢固的原因了”艾苓说,“父亲去世后,我娘的疼痛难以恢复,我希望我娘恋爱一场,我娘说,你这辈子只有一个爸爸,我当时就明白了”

战局平息,解放军押着大哥来到姜家,说是让他看看父母就跟部队走,参加解放军大哥带来消息,三哥也被俘虏了,父亲不知下落大哥后来没参军,留在家乡先种地后学医,当了一辈子乡村医生三哥加入解放军,战争中浑身生疮当了逃兵,回家买了个洋轧车轧棉花并迅速发家,又开了药铺社会运动开始后,他离开故乡到处流浪,哪儿能活下去就去哪儿在西安的一家军工企业工作时他被当作重点人才培养,他担心“外调”时暴露身世,就远远地跑到了黑龙江通北林业局的深山老林里,当了一辈子工人

他坚持不偷不摸,最后饿死了

吃饭摔了碗,你再怎么想它也是摔了

如今姜淑梅坦率地说,如果没有遭遇家道中落,她不可能嫁给这个男人姜淑梅心目中的好男人是父亲那样识文断字的儒雅之士,是哥哥那样能文能武、高大威猛的男人“他跟我哪个哥哥比都比不了”姜淑梅说,公公婆婆和自己的父母也不一样,“俺家人都文静,他家不是那样的”

签名售书、接受采访、上电视、去电台在聚光灯下或人群簇拥中,姜淑梅一点不怯场她一头银发,姿态端庄,但手是粗糙的、劳动人民的手她在自己的书上签名,可以看到她写字没有笔顺,写完是那个字,就行了

三户工人合住在家属院一个窝棚里,丈夫出去干活,窝棚里就剩下女人和孩子外面天寒地冻,屋里炕上没席,一把柴火都没有,邻居两个女人坐地上抱头痛哭“我爹教我看问题,不可挽回的事情别去想了——吃饭把碗摔碎了,再怎么想它也是摔了人有困难的时候别向困难低头,要想办法想不出办法咋办?爱咋咋地,别往心里去别人蹲监狱瘦得不成人样,我爹知道自己要枪毙了也不去想,出来时吃得又白又胖”姜淑梅说,“别哭了,咱们就认命过吧,出去找柴火”

没几天布告贴出来,姜清车等三人准备执行枪决政府请示省里,姜清车释放,“居保外押”

“娘乳名叫四妮,结婚后叫福春家里的,有孩子之后叫来顺他娘,当家属工时叫老张媳妇结婚登记临时起名叫姜淑梅,那是娘的名字在公共场合第一次使用,可能也是惟一一次”多年前,黑龙江女作家艾苓(本名张爱玲)在一篇散文里这样写她的文盲母亲

李宏宇 朱晓佳 实习生 蔡佳茵

这些故事的第一个评论者是艾苓在多年的学校教育中,评价中国民众的词汇,诸如愚昧、麻木、逆来顺受,多少会影响到艾苓她不理解那些故事,就像她也不理解母亲那一辈人

姜淑梅教育子女不遗余力艾苓喜欢文学,姜淑梅说,你像你姥爷,你姥爷要不是遇上这时代,也是个诗人

但真的明白是在姜淑梅写书之后,艾苓陪她回老家,“到了山东一下就理解了,那样的土壤必然产生那样的庄稼对待百姓不能太刻薄,你批判什么呢?你给他选择的权利了吗?”

网络编辑:

李夏同

姜淑梅爱干净,在砖厂当家属工时没有换洗衣服,都是夜里洗衣服晾干净白天再穿“给我父亲洗衣服得商量,得往下扒”艾苓说

我很长时间没回安达了我在那儿住了四十多年,邻居都知道我是文盲听说我要出书了,说老张家的一个大字不识,咋要出书了?

婚后姜淑梅生了个儿子饥饿开始了,儿子饿得半死不活,姜淑梅自己饿得感觉头好像悬挂在头顶,眼前朦朦胧胧小时候妹妹趁战乱出去偷东西,姜淑梅还不齿,这时候快饿死了,她自己也和邻居出去偷青,偷地瓜为了点吃的和婆婆一家打架,不打不骂不行了姜淑梅带着儿子回娘家,一路上心想能走到家就活,走不到饿死算了

我没东西我“上货”去,不一定回屯子,好货留着孬货不要坐火车也上货(上货:听别人讲故事)

饥饿给姜淑梅带来根深蒂固的影响姜淑梅刚懂事的小外孙女说过一句话:我知道姥姥爱吃啥,我姥姥最爱吃快坏了的东西!

登记那天姑娘们坐一边,男人坐一边等人家喊名字,姜淑梅才知道自己的丈夫是哪一个“不是最满意的,也不是最不满意的没瘸没瞎,不少胳膊不少腿,就这么的吧”姜淑梅说

作家

姜淑梅说自己特别喜欢河南作家乔叶的小说《最慢的是活着》,细节真细!纺棉织布这些细节他怎么知道呢?艾苓笑了,“细节是文学概念,你怎么知道?”姜淑梅说,当年在鲁迅文学院听苏叔阳讲课,一堂课就记住两个字,看电影电视要看细节“我娘成为作家还有一个机遇,在鲁迅文学院听我朋友谈咋讲故事,有个书商说,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就别写了,要写就写别人不知道的事,我娘就记住了”艾苓说

标签

二哥跳车往南走,辗转去了台湾,落户高雄1988年他第一次回大陆探亲,爹娘已经不在姜淑梅的妹妹小时候胆子特别大,打仗时街上尸体横躺竖卧,她就敢拎着小筐到处捡东西妹妹在故乡当了一辈子农民,成年之后一见电影电视里有战争场面就吓得浑身哆嗦,转身就走“我妹妹小时候不懂,长大了后怕啊!”姜淑梅说

父亲没死城破后他逃到济南投奔二儿子,没承想老二参加过还乡团的事情暴露,和父亲一起被押往巨野“中途我二哥跳车走了,我父亲坐了一阵子牢就放出来了”姜淑梅说姜清车后来去东北投奔三儿子,81岁寿终正寝

姜淑梅大半辈子是个文盲,直到花甲开始看着戏曲频道学字

写作

邻居也都是逃荒者,家属宿舍十三个孩子都出疹子,死了十二个,就姜淑梅的儿子活下来河南来的老于家在老家饿死一个孩子,以为逃到东北就安全了,没想到女儿出疹子死了老婆哭得昏天黑地,丈夫说,别哭了,跑慢了被狼撵上,跑快了撵上狼,就这命!

上一页1下一页

姜清车原本和汉奸、反革命等罪名都能沾上边,但靠着好人缘平安度过各种运动,晚年在通北林业局三儿子家里度过1996年去世

巨野的习俗,父母去世后儿女要给他们合骨,姜淑梅两口子就坐着三儿子的客货两用车拉着父亲遗骨从安达回巨野车到秦皇岛附近迎面撞了一辆卡车,姜淑梅丈夫遇难,其他人只是受了点伤“我娘到北京看我,她强挺着安慰大家,她没文化但说了个比喻,就像看书一样把这页翻过去吧”艾苓当时正在鲁迅文学院学习,担心母亲寂寞伤心,就带她一起听课她跟母亲说,你不是特羡慕有文化的人吗,你也学写字练字吧没想姜淑梅说干就干,后来竟然给艾苓写了两封信“别管男的女的,看着挺善良的就找人家问,你给我写一句话呗别人写下来我就照着写,一句一句地攒,一页信纸都写不满的信写了半个多月,求了多少人都记不住了”姜淑梅说

















































































白癜风专家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ianjiangliuxue.com/jyy/90.html
------分隔线----------------------------